证明:基变换定理
1. 设定与定义 (Setup and Definitions)
为了使证明清晰,我们首先要非常精确地定义所有涉及的对象。
-
线性映射 (Linear Mapping):
是一个从向量空间 到向量空间 的线性映射。 -
向量空间与基 (Vector Spaces and Bases):
是一个 维向量空间 (定义域)。 - 旧基 (Old basis):
- 新基 (New basis):
- 旧基 (Old basis):
是一个 维向量空间 (到达域)。 - 旧基 (Old basis):
- 新基 (New basis):
- 旧基 (Old basis):
-
坐标向量 (Coordinate Vectors):
- 对于任意向量
,其相对于基 的坐标向量记为 。如果 ,这意味着 。 - 同理,我们有
, 和 。
- 对于任意向量
-
变换矩阵 (Transformation Matrices):
是 相对于旧基 和 的变换矩阵。根据定义,对于任意 ,它满足:
是 相对于新基 和 的变换矩阵。这是我们要求解的矩阵。根据定义,它必须满足:
-
基变换矩阵 (Change-of-Basis Matrices):
是从新基 到旧基 的基变换矩阵。它的作用是将一个向量在新基下的坐标转换为在旧基下的坐标。对于任意 :
(
的第 列是向量 在基 下的坐标,即 )。 是从新基 到旧基 的基变换矩阵。它的作用是将一个向量在新基下的坐标转换为在旧基下的坐标。对于任意 :
(
的第 列是向量 在基 下的坐标,即 )。
由于基变换矩阵总是可逆的,我们可以得到从旧基到新基 的变换关系:
2. 证明过程 (The Proof)
我们的目标是找到
让我们从我们想要求解的表达式的左侧开始,即
第一步:从新输出坐标到旧输出坐标 (
我们有一个向量
第二步:应用原始变换矩阵 (
现在我们有了
将这个代入第一步的结果中,我们得到:
第三步:从旧输入坐标到新输入坐标 (
最后,我们看到表达式中出现了
将这个代入第二步的结果中,我们得到:
第四步:得出结论
利用矩阵乘法的结合律,我们可以去掉括号:
现在,我们将这个结果与我们对
我们已经证明,对于任意向量
证明完毕。
3. 交换图 (Commutative Diagram)
这个证明过程可以用一个非常直观的交换图来表示,它完美地总结了整个逻辑。图中,箭头表示一个操作(矩阵乘法)。
Φ
V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 W
| |
| Coord. w.r.t. B̃ | Coord. w.r.t. C̃
| |
v v
ℝⁿ (B̃-coords) -- Ã_Φ --> ℝᵐ (C̃-coords)
| ^ ^ |
| S | | T⁻¹|
v | | |
ℝⁿ (B-coords) --- A_Φ --> ℝᵐ (C-coords)
- 上方的直接路径:从
坐标直接到 坐标,这是由我们想求的矩阵 完成的。 - 下方的“绕行”路径:
- 从
坐标到 坐标 (乘以 )。 - 从
坐标到 坐标 (乘以 )。 - 从
坐标到 坐标 (乘以 )。
- 从
图的“交换性”意味着从任何一个起点到任何一个终点,所有路径都必须产生相同的结果。因此,直接路径必须等于间接路径,即:
这为我们的形式化证明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视觉辅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