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一下,在损失函数的某个点(比如一个山谷的谷底附近),我们画出所有让损失值增加一个微小量(比如增加1)的点,这些点会构成一个椭球 (ellipsoid)。
1. 海森矩阵 H
:描述“等高线椭球”的形状
H
的特征向量: 指出了这个椭球的主轴方向。这些是曲面“最纯粹”的弯曲方向,在这些方向上没有扭曲。H
的特征值 (λ): 描述了在主轴方向上的曲率(弯曲程度)。- 大的特征值
λ_large
: 对应椭球的短轴。这意味着在这个方向上,损失函数非常陡峭,你只需要稍微移动一点点,损失值就会增加1。 - 小的特征值
λ_small
: 对应椭球的长轴。这意味着在这个方向上,损失函数非常平缓,你需要移动很长一段距离,损失值才会增加1。
- 大的特征值
总结 H
:
海森矩阵 H
描述了损失函数等高线的形状。它的特征向量是椭球的轴向,特征值与轴长的平方成反比。
2. 逆海森矩阵 H⁻¹
:描述“单位步长椭球”的形状
现在,我们来看 H⁻¹
。因为 H
和 H⁻¹
互为逆矩阵,它们共享相同的特征向量,但特征值互为倒数。
H⁻¹
的特征向量: 与H
相同,同样是椭球的主轴方向。H⁻¹
的特征值 (1/λ):- 对应
H
的大特征值λ_large
的方向(短轴),H⁻¹
的特征值是1/λ_large
,一个很小的值。 - 对应
H
的小特征值λ_small
的方向(长轴),H⁻¹
的特征值是1/λ_small
,一个很大的值。
- 对应
H⁻¹
描述了一个“逆椭球”,这个逆椭球的几何意义是:它将一个在所有方向上都“走一步”的圆形区域,拉伸成一个适应地形的椭球区域。
- 在地形陡峭的方向,它把步子压缩得很短。
- 在地形平缓的方向,它把步子拉得很长。
总结 H⁻¹
:
逆海森矩阵 H⁻¹
是一个“地形适应性”的拉伸变换。它在曲率大的方向上进行压缩,在曲率小的方向上进行拉伸。 它的作用就是抵消 H
带来的不均匀性,将一个椭圆形的世界“变回”圆形。
-H⁻¹g
的最终几何意义:指向椭球中心的“牛顿方向”
现在,我们把梯度 g
和 H⁻¹
结合起来看 -H⁻¹g
。
-
梯度
-g
: 这是最速下降方向。在我们的等高线椭球上,这个方向垂直于当前点的切线。重要:它并不指向椭球的中心! (除非椭球是正圆形)(负梯度
-g
方向垂直于等高线,但没有指向椭球中心。牛顿方向-H⁻¹g
直接指向了椭球(二次近似函数的最小值点)的中心。) -
H⁻¹
的作用:- 我们把
-g
这个向量输入到H⁻¹
这个变换中。 H⁻¹
会对-g
进行一次“地形适应性”的拉伸和旋转。- 它会在平缓的方向(椭球长轴方向)上大幅拉长
-g
的分量。 - 它会在陡峭的方向(椭球短轴方向)上大幅压缩
-g
的分量。
- 我们把
-
最终结果
-H⁻¹g
(牛顿方向):- 经过
H⁻¹
修正后得到的新方向,精确地指向了我们二次近似的那个椭球的中心点! - 这个中心点,正是我们二次近似的损失函数的最小值点。
- 经过
所以,-H⁻¹g
的几何意义是:
它不再是局部最陡峭的下降方向,而是综合了全局(局部二次近似范围内)的曲率信息后,计算出的直接指向二次近似函数最小值点(椭球中心)的方向向量。
一个完美的类比:
- 地球: 是一个椭球体。
- 重力方向 (梯度
-g
): 在地球表面任何一点,重力方向都垂直于地平面(等高面),指向地心方向。但由于地球是椭球,它并不精确地指向地球的质心(几何中心)。 - 牛顿方向
-H⁻¹g
: 相当于一个考虑了地球离心力和不均匀密度的“修正”方向,它能够精确地指向地球的质心。
梯度下降是“跟着重力走”,而牛顿法是“直接飞向质心”。